——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的思考(上)中国绿色时报10月28日报道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但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人们生态需求日益迫切。长期以来,该地区既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点和敏感点,也是我国国土绿化的重点和难点。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我国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目标后,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更成为实现承诺的关键。我们必须站在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关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福祉的高度,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切实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生态虽有改善问题仍然突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指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区,涉及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大部和吉林、辽宁两省的西部,总面积约470.4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9%,森林覆盖率仅为5.64%,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7.7%,其中乔木覆盖率更低,只有1.51%。据考证,距今四五千年(农耕前时期),这个区域不乏茂密森林和丰腴水草,平均森林覆盖率在20%左右。司马光《资治通鉴》描写盛唐时期陕、甘一带为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清代《民乐县志》记载:祁连山森林很多,峰峦突出,松林葱蔚。
由于历经战乱等人为因素的破坏,特别是人口快速增长、农耕文化向西北扩展,加上自然灾害,导致这个地区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清严如翌《三省边防备览》记载:从周至到洋县逶迤数百里森林,入山伐木者数万。
为了恢复这个地区的森林植被,重唤西北地区的秀美山川,多少代国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清同治年间,左宗棠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一直被人传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先后启动实施了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进展很快,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一是人工造林约占全国的1/4,生态改善明显。十五期间人工造林674.73万公顷,占同期全国人工造林面积的24.50%;十一五前两年完成造林207.71万公顷,占同期全国造林总任务的26.14%。
内蒙古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境内有巴丹吉林等五大沙漠、毛乌素等四大沙地,以及阴山北麓大面积严重风蚀沙化的土地。十五期间,全区共完成造林治沙446万公顷、沙化草原治理1005万公顷,昔日沙进人退的地方变成了人工绿洲,为华北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二是因地制宜构建特色的绿化模式,灌木林发展迅速。
近10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林面积年均增加28.91万公顷,年均净增率6.46%,是全国年均净增率的两倍多。在人工林面积中,灌木林增加更快,年均增加17.79万公顷,年均净增率达9.47%。
陕西延安从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等工程,累计完成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及社会造林1390.2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8%提升至36.6%,其中灌木林占70%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经济效益可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种植面积突破1600万亩,果品总产量超过530万吨,总产值150亿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突破600元。陕西、甘肃等省(区)的苹果产业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四是全民绿化意识提高,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开展。
干旱半干旱地区人们对建设绿色家园的愿望十分强烈。近30年来,甘肃省有3.5亿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20亿株,年人均植树5.5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9%。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水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在自然降水中,年降水量大大低于蒸发量,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在河流用水中,上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合理,中上游浪费严重,下游断流干涸;在地下水资源利用中,低洼地大量打井,地下水形成漏斗,相对高地生态用水越来越困难;在灌溉水资源分配中,农业用水漫灌浪费,生态用水没有进入分配盘子。
二是缺乏抗旱节水良种。绿化树种选择单一,人工林几乎皆为单一树种纯林,缺乏物种多样性,难以形成稳定的森林结构,林地生态系统脆弱,容易遭受各种虫害的侵袭。部分地区片面强调乔木种植,成活率低。三是推进难度大。
本区域大多位于黄土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和荒漠化、沙化严重地区,立地条件差,植树种草成活率低,绿化难度不断加大。四是管护程度低。
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危害大,灌溉等基础设施差,补植补造和抚育措施跟不上,火灾、病虫鼠害和人畜破坏严重。五是投入严重不足。
本区域内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5.10%,地方财力十分有限,中央政府对造林绿化的投入并非全额预算,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基本没有。国家对重点林业工程人工造林的投入近两年才提高到200元/亩,与实际成本达1000元/亩左右差距较大。推进国土绿化兼具多重意义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
西部开发,生态先行。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改善该地区生态状况,不仅可以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西部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事关我国生态安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全国每年新增荒漠化土地的90%以上在这个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0%也在这个区域。
西部绿,则中国绿。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对阻止风沙、干旱等气候灾害南侵具有特殊作用。
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事关人民福祉。生态脆弱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人们生活幸福的关键。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迫切需要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进程,有效治理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扩大人们生存空间,建设一个美好宜居的绿色家园。
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事关民族团结。我国有50个少数民族和75%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世代生活在这里。干旱半干旱地区群众常年受风沙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灾难的危害,导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东部地区差距不断加大,严重影响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事关实现森林资源双增长目标。受人口密集和建设用地的制约,我国东中部用于扩大森林面积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干旱半干旱地区宜林地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还有大量潜在的造林绿化用地,要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2020年森林资源双增长目标,必须充分利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土地资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事关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陆地边境线的85%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毗邻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等多个国家。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绿化是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国边防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显示我国政治优势的重要窗口。
(作者系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秘书长)。
本文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绿化,事关,“,双增,半岛体育官网,”,目标
本文来源:半岛体育官网-www.medliteoffice.com